//--Slider starts here--//

醫師叮嚀

消化性潰瘍! 小心幽門桿菌作怪

消化性潰瘍的診斷,以胃鏡最為正確。 消化性潰瘍的併發症為潰瘍出血,幽門狹窄及胃腸穿孔(潰瘍直接穿破整層胃壁)。以出血佔消化道出血之40-50%為最常見。出血的症狀為解黑便。

必須做胃鏡的三大理由

*可以正確診斷食道、胃、十二指腸疾病及對症下藥。 *若胃鏡診斷為逆流性食道炎及消化性潰瘍,可配合健保使用特效胃藥治療1至2個月,其治癒率可高達80%至90%。 *可以及早發現食道、胃、十二指腸癌症。

慢性胃炎簡介

慢性表層性胃炎的病因為常服止痛葯、煙酒、緊張、壓力、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或幽門桿菌感染。因胃液及胃酸分泌增加,治療以制酸劑為主,以粘膜保護劑及消化劑為輔。

逆流性食道炎簡介

胃腸科的胃鏡檢查中,約2-3成患者有食道炎,以前年輕人少見,現在有增多趨勢。隨年紀愈大,發生率愈高。 症狀不一而足,典型症狀為胃酸逆流,火燒心。約三分之一患者有非典型症狀,包括心絞痛、胸悶、咳嗽、氣喘、咽喉異物感或痛感、聲音沙啞。併發症為食道出血、狹窄、合併巴瑞特食道症。

胃痛嗎? 幽門桿菌可能是元凶

目前台灣約有44%的人罹患幽門桿菌。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約有80-90%、胃潰瘍患者約有60-70% 是由幽門桿菌所直接致病,因此若將幽門桿菌根除,潰瘍即可根治。 使用「三合一療法」殺菌的治癒率約為八成。

必須定期做腹部超音波的三大理由

建議40歲以上的你必須定期做腹部超音波的三大理由: 1.可診斷五大器官 肝、膽、胰、腎、 脾 的疾病。 2.準確性高、且對身體無害、無侵犯性 的診斷工具。 3.早期檢查,早期發現,早期治療。肝功能異常者更須每半年檢查一次。

2015年1月14日 星期三

胃潰瘍和大吃無關! 主因幽門桿菌感染

文章轉載: TVBS 新聞/記者洪彩綸】
上班族壓力大,一旦覺得胃不舒服可別輕忽,因為除了可能是胃食道逆流,更可怕的是胃潰瘍,主要是因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,數據顯示,台灣消化性潰瘍出血盛行率是歐美國家的3倍,台灣有超過1成民眾飽受此病困擾,但有更多人不知道自己可能有胃潰瘍,直到併發出血或穿孔才趕緊就醫,醫生提醒,胃潰瘍的疼痛和消化不良的疼痛不一樣,潰瘍疼痛主要是在空腹或飯後2小時,而且會持續12個星期,最典型的是凌晨或天亮被痛醒。
圖片來源:www.027wcw.com
天氣轉涼許多上班族最愛揪團吃麻辣鍋,濃郁湯頭搭配各種火鍋料,有些還能吃到飽,大吃大喝,容易胃不舒服,但這些主要都是胃食道逆流,如果胃痛,真正可怕的是消化性潰瘍,可能會吐血,跟大吃或壓力沒有關係,主要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或吃了太多消炎止痛藥。
台大內科部主治醫師吳明賢:「年輕人大概以12指腸潰瘍為主,他百分之8090%還是都跟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關,老年人以胃潰瘍比例增加,因為他們容易服用消炎止痛藥物。」
台灣消化系醫學會表示,國人消化性潰瘍出血盛行率是歐美國家的3倍,超過1成民眾飽受此病困擾,但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有潰瘍,直到併發症出現吐血、血便、血尿才趕緊就醫。
吳明賢:「通常潰瘍疼痛會在空腹的時候疼痛,或是飯後2小時疼痛,他會持續一段時間,譬如1-2個星期,更典型是凌晨或天亮痛醒。」
得仔細分辨,潰瘍疼痛跟消化不良的疼痛不太一樣,有症狀盡快就醫,否則如果自恃身體好,輕忽任何警訊,不只可能併發出血,嚴重的話還會穿孔甚至危及性命

原文網址http://news.tvbs.com.tw/entry/506242

2014年12月29日 星期一

為省錢胡亂吃 肝腎胃抗議啦

文章轉載 :【聯合晚報記者陳麗婷/台北報導】
年輕上班族薪水低,為省伙食費存錢,常吃罐頭或加工食品,當心健康吃出問題。一名20多歲男工程師,健檢發現肝腎功能異常,醫師詢問生活作息才發現,他三餐外食,因剛入社會薪水低,常買罐頭、超商加工食品吃,可能長期吃下太多含化學添加物,造成肝腎負擔。
圖片來源:http://upload.wikimedia.org/

國泰健康管理內湖中心院長李宗諭表示,這名工程師雖自覺沒有不適症狀,但肝腎功能異常,顯示可能與飲食等有關。進一步問診發現,他沒有特殊用藥、熬夜等習慣,但三餐都買快速、方便的加工食品、罐頭,因此推測有可能因此吃進太多化學添加物和鹽分。
省錢除了會吃出健康隱憂,也可能導致發胖,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、肥胖防治暨運動中心主任林文元表示,過去有調查發現,經濟狀況較差者反而易發胖,原因是薪資不高,食物的選擇性不高,「有得吃就吃」。他就遇過20多歲的年輕男性,體重100公斤,雖然想減肥,但因省錢亂吃,經常吃一碗2030元的魯肉飯,或挑便宜的炸鹹酥雞等,青菜、水果攝取量偏低,長期下來反而更加「虛胖」。
書田診所腸胃科醫師邱展賢表示,不少女性上班族為了省錢,一天只吃兩餐。但因兩餐間隔太久,結果胃酸過多引發胃食道逆流,但有時又為了打牙祭,到吃到飽餐廳吃個夠本,飲食不正常反而讓腸胃負擔更大。邱展賢提醒,近年來胃食道逆流有年輕化現象,愈來愈多20歲出頭年輕人罹患胃食道逆流,忙碌與省錢造成三餐不正常,是年輕型胃人食道逆流患者最大的共通點。

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

研究:4種壞習慣讓你減短10年壽命

文章來源:uho優活健康網 【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/編譯】

熬夜、不愛吃蔬果、不愛運動、高熱量食物一口接著一口,相信這是許多人日常生活中,無法戒斷的壞習慣,但你知道嗎?根據一項研究指出,抽菸、吃垃圾食物、不運動及飲酒的4種壞習慣,會減短你10年的壽命。
圖片來源:
http://www.lovetoknow.com/

該研究主要是蘇黎世大學的研究人員,耗費16年觀察將近17000位民眾,結果發現抽菸、不良的飲食習慣、不活動、飲酒是取決於受命長短的危險因子,舉例來說,如果有一位75歲的女性,擁有健康且正常的生活習慣的話,將會增加10年的壽命,但若是她選擇接觸這些危險因子的話,將有6成機率會減少她10年的壽命,且在這些4大危險因子中抽菸是最有害的。

極度肥胖者 恐增加疾病的機率

不僅如此,若是BMI超過40以上者會被定義為極度肥胖,而此類民眾將會縮短14年的壽命,因為肥胖會增加心臟病、癌症、糖尿病和其他的慢性疾病的風險,此外,也有研究指出6%的美國人死亡原因,皆是因為極度肥胖。

所以,提醒民眾若是想要擁有多10年壽命的話,就應該要多運動、健身,有良好的飲食觀念外,就連飲酒有是適量即可就好,如此一來,你才能活得比別人還久。


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

痔瘡年輕化 應儘速就醫

文章來源: BLTV人間衛視-人間新聞

根據統計,女性痔瘡有年輕化趨勢,其中15歲到24歲女性中,四成有痔瘡問題。醫師表示,近期不少年輕患者求診,因為生活及飲食習慣改變出現相關症狀,提醒應避免精緻化飲食、每天喝水至少2000cc及足夠的運動量,以遠離痔瘡困擾。
圖片來源:povertyandhealthcare
今年24歲的Amy,在高中時期因為排便出血,就醫檢查為內痔,當時只有擦藥處理,礙於尷尬的看診經驗,Amy沒有持續治療,也讓痔瘡越來越嚴重,必須手術治療。
像Amy一樣有痔瘡困擾的女性不在少數,根據統計,女性痔瘡私密困擾,九成不會立即就醫,七成婦女因為害羞等因素拖延就醫。因應年輕女性的需求,國內也推出微創痔瘡手術,降低手術疼痛度及出血量。

女性痔瘡年輕化,門診觀察,24歲以下女性求診率有4成,成長率較以前增加2成,門診諮詢也有增加。可能原因包括過多精緻化飲食,而缺乏纖維的攝取;水分攝取不足;長期習慣久坐而運動量不足;排便習慣不良而有經常性便秘;此外,還有懷孕期間腹壓增加等都會誘發痔瘡。

痔瘡可分為4個程度,依序是便時短暫出血、有便血且內痔會短暫脫出且有異物感、便血且有明顯異物感但仍可用手將痔瘡推回內部、便血但無法將痔瘡推回,通常民眾會等到第3、4度才就醫。正常肛門口應有漂亮的皺褶,若感覺肛門口有異物感、刺痛感或排便出血等,就可能是痔瘡脫垂,應盡速就醫。此外,建議多喝水、多吃粗纖維、運動、排便正常,養成良好生活習慣。

民眾如果感覺肛門口有異物感、刺痛感或排便出血,就可能是痔瘡脫垂,應盡速就醫。建議每天喝水至少2000cc、多吃新鮮蔬果及足夠運動量,遠離痔瘡困擾。

2014年10月19日 星期日

長期拉肚子隱藏的癌症風險

文章轉載自:sina新浪網

有四種腫瘤的腹瀉症狀尤其明顯:大腸癌、胃癌、肝癌、胰島細胞瘤。

在臨床治療中,很多腫瘤科醫生發現,長期不癒的腹瀉背後,可能隱藏著腫瘤的危險!有四種腫瘤的腹瀉症狀尤其明顯。
圖片來源:Global Healing Center
大腸癌

常便秘與腹瀉交替發生,同時大便上有黏液血便或常排膿血便。有此症狀後,一定要及時就醫,以免貽誤最佳治療時機。

胃癌

由於胃癌發生在腹部較高的部位,所以通常是以腹瀉症狀呈現,同時還會出現輕微的噁心、胃灼熱感、食慾不振。由胃癌引起的腹瀉與平常腹瀉不同,常伴有上腹部脹痛,且不會出現便秘,此時一定要及時接受胃鏡檢查。

肝癌

50%的原發性肝癌在確診前3個月就有腹瀉,每天220次不等。這是因為,肝癌常伴肝硬化,會造成門靜脈高壓或栓塞,導致腸壁水腫、蠕動加快、消化吸收與分泌功能紊亂,以致腹瀉。因此,肝硬化患者發生不明原因的腹瀉時,應高度警惕發生肝癌,及時就醫。

胰島細胞瘤

胰島細胞瘤患者常因有消化性潰瘍病,導致腹瀉。但此種腹瀉常在攝入過量脂肪和膽固醇後出現,同時還會伴有乏​​力、消瘦、噁心等。
因此,有長期或嚴重腹瀉時,千萬別想當然,一拖再拖或自服止瀉藥。一定要及時到醫院診治,醫生會對症治療,避免病人錯過最佳治療時機。


詳全文 警惕長期拉肚子可能藏癌症風險導語:有四種腫瘤的腹瀉症狀尤其明顯:大腸癌、胃癌、肝癌、胰島細胞瘤。 ... http://eladies.sina.com.tw/getnews.php?newsid=96603

2014年9月13日 星期六

檢查糞便會不會黏馬桶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


糞便黏馬桶 得大腸癌機率高
最近很多名人得大腸癌,像李登輝,賀一航,李國修.......
你的大便會黏馬桶嗎?

四年前,我大哥在大腸癌的折磨下,撒手西歸。
他的不幸驚起我的危機意識,所以我做了大腸鏡,改變了上大號的次數,
也試驗出糞便黏馬桶的真正原因,有此情形者是身涼腸冷的現象,
我在黃帝內經裡找到佐證,經過半年的調養,黏馬桶的情形已全改善。
日常生活中大魚大肉總是有,但排便若整年都在黏馬桶,請按我的經驗試試吧!

糞便會不會黏馬桶就是一個指標
圖片來源:purotips.blogspot.com 

想知道自己有沒有宿便?檢查糞便會不會黏馬桶就是一個指標。
我常在演講時和大家提到這個問題:「你的大便會黏馬桶嗎?」
請想想看,馬桶壁有多光滑?
糞便卻能沾黏上,而且連沖水都沖不掉,
那些廢物在我們腸子裡,沾黏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!
糞便會黏馬桶的人,多半是因為吃了太多高油脂、高蛋白和高精製澱粉的食物。
常吃高油脂和高蛋白的食物所產生的糞便,就像是沙子加上水泥一樣,
會變得又硬又重,不易排出;積得越久,宿便就會越來越多。 很多人都有這個問題而不自覺,也有很多人不相信這個論點。
「不信的話,試試看連續三餐只吃油炸食物會變怎樣?」
我進一步向他們提出建議,相信隔天的糞便就會變得黏稠不易排出,
而且會變細,像從中間硬擠出來的。
若是還無法想像以上情況的話,
不妨試想一下你家的抽油煙機上所殘留的油漬,
如果是剛沾上的,很容易就擦得掉;
但是如果隔了幾天不擦,就會越來越難擦掉。
當那些油脂逐漸變黏、變硬,最後就像蠟一樣沾在牆壁上。
同樣的情況也可能出現在我們的腸子裡,宿便就是這樣來的。

每天排便一次是不夠的!
很多人問我:「多久沒排便就算是便秘?」
一般的標準是三天,但我認為那已經是非常嚴重的便秘。
就像每天都要倒垃圾一樣,我們一天如果吃三餐,
正常來說,也應該一天要排便兩到三次才能清乾淨。
很多人以為一天上一次大號就夠了,
但我說一天只上一次大號是輕度便秘,

兩次是標準,最好的情況是一天三次。

以我自己的狀況來說,每天習慣排便兩次,

一次是早上出門工作之前,另一次則是晚上洗澡前。
排便是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,

我常說:「不管有沒有便意,時間到了,蹲都要蹲出來就對了。」
建議大家可以壓壓看自己的左下腹部,

如果是硬硬脹脹的,很可能就是有宿便積在裡面。

想要正常排便、不便秘,取決於:好水、酵素、纖維和益生菌等四大元素


這四大元素也是影響健康的重要標準。
現代人通常水分補充不足、酵素不夠、纖維素不足,肚子裡的好菌也不夠。
正常來說,我們的肚子裡應該要有一公斤重的菌在裡面,

菌在腸道健康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,
這些元素的缺乏造成現代人排便不順,宿便容易累積在大腸內。

便秘造成的憩室,是大腸藏汙納垢的溫床
有些人在用力排便時,腸子因為壓力的關係,
讓結腸壁較脆弱的地方,像吹氣球一樣長出一個氣囊出來,就形成了憩室。
它是一種良性的囊袋,是大腸最容易藏汙納垢的地方,
如果不處理,久而久之就有形成大腸癌的可能。

憩室一旦長出來就不易消除,老人家和便秘者有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人,
都會有憩室,平時不痛不癢,就像盲腸一樣,
如果沒有髒東西跑進去就沒事,但如果排泄物囤積其中,就容易發生感染或發炎。
因此,已經有憩室的人應以斷食、灌腸來定期清除裡面的髒東西。

毒素不清,會累積成癌

在大腸癌的發生部位和發生機率中,直腸和乙狀結腸得癌症的機率最高,
幾乎有百分之七十的腸癌都集中從肛門上來六十公分的這一段,
因為這裡是宿便最容易囤積的地方,毒素都累積在這裡,
這段腸子就像家裡的垃圾桶,等到垃圾積滿了才會去倒。
腸癌目前高居國人癌症發生人數的第一名,是有跡可循的,
證明現代人飲食中的毒素真的太嚴重,

加上排泄不良,宿便的毒素都累積在大腸內。

本文引用自網路
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
簡暉哲

2014年7月5日 星期六

女性多吃蔬果穀類防胃癌

文章轉載: 台灣新生報 醫藥養生【記者陳敬哲/綜合外電報導】

根據研究,女性若適量從植物補充類黃酮,可能降低胃癌罹患風險,但是排除男性。這項研究的主持人學者勞爾指出,富含類黃酮的食物多以植物為主,例如水果、蔬菜、穀類、堅果類等,必須多加食用,若是再減少食用紅肉、與加工肉製品,就能有效防範胃癌的發生,類黃酮在過去的研究,也能夠有效預防其他癌症的發生。


研究中,蒐集在歐洲十個國家、近五十萬民眾,年齡大約是三十五到七十歲,為期十一年,在此之中,胃癌患者有六百八十三位,有二百八十八位是女性,分析這些女性的飲食日記,看他們吃了多少食物是含有類黃酮,從中發現,女性每天吃超過五百八十毫克的類黃酮,比每天吃不到兩百毫克的女性,降低了罹患胃癌風險百分之五十一。

勞爾還提到,癌症的風險還必須包括其他因素,例如是否抽菸、喝酒、常食用紅肉、肥胖等,男性可能前述的因素較為普遍,所以研究中沒有明顯差異,總歸而言,健康的生活習慣,與良好的飲食選擇,就能夠減低慢性疾病的罹患風險,綠茶、與堅果豆類等,就含有大量的類黃酮,可在平時飲食中多食用。

據統計,美國每十萬名婦女中,就有五個罹患胃癌,雖然許多研究不能證明類黃酮可以抵擋疾病,但卻可能有效預防癌症罹患,尤其是胃癌,而且胃癌是四大最常見的癌症,致死率也是排名第二位。